人物简介
何仪,东汉末年黄巾军将领。黄巾起义失败后,他与刘辟、黄邵、何曼等人占据汝南、颍川一带,拥有数万部众。他们最初响应袁术,后来依靠孙坚。建安元年(196年),曹操率军讨伐,何仪及其部众被击败。
历史记载
据《三国志》等史料记载,何仪是黄巾余部的重要首领之一。在黄巾主力被镇压后,他带领残部在豫州地区活动,成为当时一股不可忽视的地方势力。他曾与曹操军队交战,最终兵败归降。
在《三国演义》中,何仪的形象更为鲜明。小说描写他部将何曼自称“截天夜叉”,勇猛善战,后被曹洪所杀。何仪本人也在战败后被部将许褚擒获,献于曹操。
主要事迹
何仪的主要活动集中在汉献帝建安初年。他与黄邵等人结盟,控制着汝南、颍川等战略要地,对当时的政局产生了一定影响。他的势力一度成为曹操统一中原过程中的障碍之一。
在曹操迎奉天子、迁都许昌的过程中,清除何仪等地方割据势力是巩固后方的重要步骤。曹操亲征,迅速击溃其部众,展现了其军事才能和政治决断。
后世评价
作为黄巾军余部的代表人物,何仪虽然未能在乱世中成就大业,但其坚持斗争的精神和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作用仍值得研究。他是东汉末年社会动荡、民变四起的一个缩影。
在现代三国文化中,何仪常作为次要角色出现,但在一些历史策略游戏中,他作为可招募武将或地方势力首领登场,延续了其历史影响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