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物简介
许靖(?-222年),字文休,豫州汝南郡平舆县(今河南省平舆县)人。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蜀汉重臣、名士,官至司徒,位列三公。许靖以品评人物闻名于世,与从弟许劭并称“二许”。在汉末动荡的年代,他辗转于各路诸侯之间,最终归附刘备,成为蜀汉政权的重要象征性人物。
许靖早年因善于品评人物而声名远播,曾任尚书郎。董卓之乱后,他避乱江南,先后依附于孔伷、陈祎、许贡、王朗等人,后受交州刺史士燮礼遇。后应益州牧刘璋之邀入蜀,任巴郡、广汉、蜀郡太守。刘备围成都时,许靖试图越城投降未果,但刘备仍因其名望而加以任用。
生平大事记
- 早年:与从弟许劭主持“月旦评”,品评天下人物,名动京师。
- 初平年间:避乱至扬州,依附于扬州刺史陈祎等人。
- 建安年间:南下交州,受到士燮厚待,期间著书立说。
- 约建安十六年:应刘璋之邀入蜀,任蜀郡太守。
- 建安十九年:刘备围成都,许靖欲降,城破后刘备因鄙其为人一度不愿任用。
- 建安二十四年:刘备称汉中王,任命许靖为太傅。
- 章武元年:刘备称帝,任命许靖为司徒,位列三公。
- 章武二年:许靖去世,谥号“靖侯”。
历史评价
许靖一生历经数主,虽有才名,但也因此受到一些非议。法正曾劝刘备勿用许靖,认为其“有名无实”。但诸葛亮认为:“靖人望,宜礼之以镇雅俗。”最终刘备采纳诸葛亮建议,重用许靖以收揽人心。
“许靖夙有名誉,既以笃厚为称,又以人物显闻,虽年逾七十,爱乐人物,诱纳后进,清谈不倦。” ——《三国志·许靖传》
陈寿在《三国志》中评价:“许靖夙有名誉……靖虽年逾七十,爱乐人物,诱纳后进,清谈不倦矣。”肯定了其作为名士的影响力和提携后进的品德。
许靖与蜀汉
许靖在蜀汉政权中更多扮演的是象征性和礼遇性的角色。作为汉末名士的代表,他的归附为刘备政权增添了正统性与文化声望。尽管实际政务多由诸葛亮等人处理,但许靖作为司徒,是蜀汉文官体系的最高象征之一。
他的存在,体现了刘备“以名士治天下”的政治策略,也反映了乱世中人才流动的复杂性。许靖的一生,是汉末士人在动荡时代中寻求安身立命之道的缩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