许攸其人
许攸(?—204年),字子远,南阳人,东汉末年著名谋士。早年与曹操、袁绍皆有交情,后投奔袁绍,成为其重要谋士之一。许攸才智过人,洞察时局,但在袁绍阵营中屡遭排挤,最终在官渡之战的关键时刻投奔曹操,成为改变战局的重要人物。
许攸出身士族,少有才名,与曹操、袁绍等人早年交好。他深谙兵法,善于谋略,尤其擅长分析敌我形势,提出奇策。然而性格高傲,直言敢谏,也因此在袁绍阵营中树敌众多。
官渡献策
建安五年(公元200年),曹操与袁绍对峙于官渡。袁绍兵多粮足,曹操则军粮将尽,形势危急。此时许攸因家人犯法被袁绍责罚,心生怨恨,遂投奔曹操。
许攸向曹操献上奇袭乌巢之计:“今袁绍辎重屯于乌巢,守将淳于琼嗜酒无备,若以轻兵袭之,焚其粮草,不过三日,绍军自乱。”曹操采纳其计,亲率精兵夜袭乌巢,大破袁军粮草,导致袁绍大军军心涣散,最终大败。
“兵贵神速,机不可失。”——许攸劝曹操奇袭乌巢
功高震主
官渡之战后,许攸自恃功高,屡次在众人面前直呼曹操小名“阿瞒”,并声称“若非我许子远,尔安能胜?”此举令曹操心生不满,但因许攸确有大功,一时隐忍。
许攸随军南下时,常对左右言:“曹公之业,皆我所赐也。”其言行日益放纵,终为曹操所忌。建安九年(公元204年),许攸在邺城门口狂言“阿瞒,无我汝不得入此门”,激怒曹操,遂被收押处死。
历史评价
许攸一生颇具争议。他才华横溢,一策定乾坤,堪称官渡之战的最大功臣。然而其性格缺陷明显,居功自傲,不知收敛,终致杀身之祸。陈寿在《三国志》中评曰:“许攸贪而不治,以功自矜,卒受其祸。”
许攸的命运也折射出乱世谋士的生存困境:既要施展才华,又需懂得进退之道。他的智慧改变了历史走向,而他的性格却决定了自己的悲剧结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