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寿其人
陈寿(233年-297年),字承祚,巴西郡安汉县(今四川南充)人,西晋著名史学家。他出生于三国时期的蜀汉,早年师从著名学者谯周,精通经史。蜀汉灭亡后,陈寿入仕西晋,在仕途上虽屡遭挫折,但始终致力于史学著述,最终完成了不朽巨著《三国志》。
《三国志》的诞生
陈寿以严谨的史学态度,广泛搜集史料,参考《东观汉记》、《吴书》、《魏书》等官方文献以及私人著述,历时多年编撰成《三国志》。全书共六十五卷,分为《魏书》三十卷、《蜀书》十五卷、《吴书》二十卷,记载了从东汉末年黄巾之乱到西晋统一近百年间的历史风云。
《三国志》以其简练精要的文笔、客观公正的立场和严谨的体例,成为“前四史”之一,与《史记》、《汉书》、《后汉书》并列,是中国古代纪传体断代史的典范之作。
历史贡献与评价
陈寿在《三国志》中力求“实录”,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较为公允。例如,他对曹操的描写既肯定其雄才大略,也指出其“酷虐变诈”;对诸葛亮则高度赞扬其“识治之良才”,但也指出其“应变将略,非其所长”。这种客观的史笔,使《三国志》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。
后世学者如裴松之为其作注,补充了大量史料,使《三国志》的内容更加丰富完整。陈寿的史学成就,不仅影响了后世史家,也为罗贯中创作《三国演义》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蓝本。
其他著作
除《三国志》外,陈寿还著有《古国志》、《益部耆旧传》等,可惜多已散佚。他还曾整理诸葛亮的著作,编为《诸葛亮集》二十四篇,为保存蜀汉文化遗产作出了重要贡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