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物简介
华雄,中国东汉末年董卓部下的武将,活跃于汉末群雄逐鹿的动荡时期。在正史《三国志》中记载较少,但在罗贯中的历史小说《三国演义》中,华雄被塑造成一位勇猛过人的将领,成为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的重要对手。
据《三国演义》描述,华雄身长九尺,虎体狼腰,豹头猿臂,威风凛凛,有万夫不当之勇。他在汜水关一役中连斩数位诸侯大将,威名赫赫,令联军诸将胆寒。
温酒斩华雄
“温酒斩华雄”是《三国演义》中极为经典的一段情节,出自第五回。当时,董卓部将华雄在汜水关前连败孙坚等诸侯军,又斩杀联军数员大将,气势正盛。袁绍等诸侯皆惊惧不已。
                正当无人敢应战之际,当时仅为马弓手的关羽主动请缨。曹操力排众议,赐热酒一杯为关羽壮行。关羽却言:“酒且斟下,某去便来。”遂提青龙偃月刀出战。片刻之后,关羽已提华雄之首级而归,其酒尚温。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这一情节虽为小说虚构(历史上华雄为孙坚所杀),但生动刻画了关羽的神勇与自信,成为后世传颂的千古佳话,也奠定了关羽“武圣”的传奇形象。
历史与演义的差异
在正史《三国志·吴书·孙破虏传》中记载:“坚复相收兵,合战于阳人,大破卓军,枭其都督华雄等。”可见,华雄实为孙坚所杀,而非关羽。
罗贯中为了突出关羽的英勇形象,将斩杀华雄的功劳移花接木至关羽身上。这种艺术加工使得“温酒斩华雄”成为《三国演义》中最富戏剧性和感染力的桥段之一,深刻影响了后世对三国人物的认知。
华雄的形象,也因此从一个史书中寥寥数语的配角,升华为文学与文化中家喻户晓的猛将符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