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物简介
吕蒙(178年-219年),字子明,汝南富陂(今安徽阜南东南)人,东汉末年孙吴势力著名将领。他早年投靠孙策,后成为孙权的重要将领,以勇猛著称,后发愤勤学,深谋远虑,逐渐成长为一代儒将。
士别三日
吕蒙早年文化水平不高,孙权劝其读书。吕蒙自此发奋学习,广泛涉猎经史典籍,军务再繁忙也不间断。鲁肃曾拜访吕蒙,与其谈论军务,发现其才略大进,惊叹道:“卿今者才略,非复吴下阿蒙!”这便是成语“士别三日,当刮目相待”的由来。
“士别三日,即更刮目相待,大兄何见事之晚乎!”——《三国志·吴书·吕蒙传》
            袭取荆州
建安二十四年(219年),关羽北伐曹魏,围困樊城,后方空虚。吕蒙献计并亲自执行“白衣渡江”之策,伪装商船,奇袭荆州。他安抚关羽军家属,瓦解其军心,最终迫使关羽败走麦城,被吴军擒杀。此役使东吴完全控制长江流域,战略地位大为提升。
吕蒙因此功被任命为南郡太守,封孱陵侯。然而不久后,吕蒙因病去世,年仅四十二岁。
历史评价
吕蒙一生征战,从一介武夫蜕变为文武兼备的统帅,其“勤学”精神为后世称道。陈寿在《三国志》中评价:“吕蒙勇而有谋,断识军计,谲郝普,禽关羽,最其妙者。”尽管袭杀关羽之举在后世颇有争议,但其军事才能与战略眼光不可否认。
吕蒙的故事不仅是一段历史,更是一种不断进取、自我提升的象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