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寿原著 · 二十四史之一 · 真实历史中的三国时代
《三国志》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,记载中国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曹魏、蜀汉、东吴历史的纪传体国别史。全书共六十五卷,其中《魏书》三十卷,《蜀书》十五卷,《吴书》二十卷。与《史记》、《汉书》、《后汉书》并称为“前四史”。
《三国志》以简练严谨的笔法记录了从黄巾之乱、董卓之乱,到三国鼎立,直至西晋统一的历史进程,是研究三国历史最权威的正史文献。
由曹操奠定基业,其子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,正式建立魏国,定都洛阳。曹魏继承东汉制度,推行九品中正制,在军事与政治上一度占据优势。后期因宗室衰微、权臣司马氏崛起,最终被司马炎篡位,建立晋朝。
由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,以“汉”为国号,史称蜀汉。以复兴汉室为政治旗帜,诸葛亮主政时期推行法治、发展经济、南征北伐。后期因国力薄弱、宦官干政,最终被曹魏所灭。
孙权在建业(今南京)称帝,建立吴国。凭借长江天险,发展水军与江南经济。孙吴在三国中存续时间最长,但后期政局动荡,内斗频繁,最终被西晋所灭。
曹操:杰出的政治家、军事家,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,统一北方,奠定曹魏基础。
诸葛亮:蜀汉丞相,以“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”著称,治国理政、南征北伐,为后世所敬仰。
司马懿:曹魏重臣,深谋远虑,历经四朝,其家族最终取代曹魏建立晋朝。
孙权:东吴开国皇帝,善于用人,联刘抗曹,稳固江东基业。
《三国志》虽文字简略,但史料价值极高。裴松之为其作注,补充了大量史料,使内容更加丰富。与小说《三国演义》不同,正史中的三国更注重史实,人物形象更为复杂真实,无神化与虚构情节。
阅读《三国志》,可深入了解乱世中的权谋、忠义、兴衰与人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