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平概述
司马昭(211年-265年),字子上,河内温县(今河南温县)人,三国时期曹魏权臣,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。他是司马懿与张春华的次子,司马师之弟。司马昭早年随父兄征战,参与平定王凌之乱、毌丘俭文钦之乱等,逐步掌握军政大权。
司马师去世后,司马昭接掌大权,任大将军、录尚书事,完全控制了曹魏政权。他先后铲除异己,平定诸葛诞叛乱,进一步巩固权力,并于公元263年派遣钟会、邓艾灭蜀汉,声望达到顶峰。
司马昭之心
“司马昭之心,路人皆知”出自《三国志·魏书·三少帝纪》,原指司马昭意图篡夺皇位的野心已昭然若揭。这句话成为后世形容野心家的常用典故。尽管他未正式称帝,但已加封晋公、晋王,建立社稷宗庙,实际上已是帝王之尊。
公元260年,魏帝曹髦不甘为傀儡,亲率宫人讨伐司马昭,却被成济当街弑杀。司马昭事后诛杀成济以平息众怒,改立曹奂为帝,其专权之势更加稳固。
历史影响
司马昭虽未称帝,却为其子司马炎代魏建晋铺平了道路。公元265年,司马昭病逝,谥号“文王”。其子司马炎继承爵位后不久便逼迫魏元帝禅让,建立晋朝,追尊司马昭为文帝,庙号太祖。
司马昭在政治、军事上的手段极为果决,是典型的权臣形象。他终结了曹魏的实际统治,开启了西晋统一的时代序幕,对中国历史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