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
邓芝字伯苗,义阳新野人,汉司徒禹之后也。
汉末入蜀,未见知待。时益州从事张裕善相,芝往从之,裕谓芝曰:“君年过七十,位至大将军,封侯。”
先主定益州,芝为郫邸阁督。先主出其舍,与语,大奇之,擢为郫令,迁广汉太守。所在清严有治绩,入为尚书。
先主薨于永安,芝使吴。权曰:“若如卿言,两国交和,上下同心,朕与诸公共勉之。若其不然,吴有越甲,我有截河之水,各保分界而已。”芝对曰:“夫敌国之臣,不当有二心。今陛下以灵武之略,应期践位,加有明德,远近归心。宜与汉室戮力同心,早定天下。若欲委质,垂拱南面,则臣请为陛下明之。”权默然良久曰:“君言是也。吾计决矣。”遂绝魏,与汉连和。
及亮北住汉中,芝为中监军、扬武将军。亮卒,迁前军师、前将军,领兖州刺史,封阳武亭侯,假节。顷之,为督江州。权数与芝相闻,馈遗优渥。
芝亦素性严清,妻子不润。临终遗令素棺,敛以时服,不得有所赠襚,葬必俭薄。谥曰襄侯。
白话文翻译
邓芝,字伯苗,是义阳郡新野县人,东汉司徒邓禹的后代。
汉朝末年他进入蜀地,但未被赏识任用。当时益州从事张裕善于相面,邓芝去拜访他,张裕对邓芝说:“您年过七十之后,官位会做到大将军,并且被封侯。”
刘备平定益州后,邓芝担任郫县的邸阁督。刘备外出时曾到他那里住宿,与他交谈后,对他非常惊奇,于是提拔他为郫县县令,后又升任广汉太守。他在任职期间清廉严明,政绩卓著,后来被调入朝廷担任尚书。
刘备在永安宫去世后,邓芝被派往东吴出使。孙权说:“如果真像你说的那样,两国和睦相处,上下齐心,那么我与大臣们自当共同努力。但如果不是这样,吴国有越地的甲兵,我有长江天险,就各自保守疆界罢了。”邓芝回答说:“作为敌国的臣子,本不应怀有二心。如今陛下凭借英明神武的谋略,顺应天命登基称帝,又具有高尚的品德,远近之人无不归附。您应当与汉室齐心协力,早日平定天下。如果您有意归顺,垂衣拱手而治南方,那么我请求为您阐明其中的道理。”孙权沉默了很久,说:“你的话说得对。我的主意已经决定了。”于是断绝了与魏国的关系,与蜀汉结成联盟。
等到诸葛亮率军北上驻扎汉中时,邓芝担任中监军、扬武将军。诸葛亮去世后,邓芝升任前军师、前将军,兼任兖州刺史,被封为阳武亭侯,并赐予符节。不久,又担任江州都督。孙权多次与邓芝互通书信,赠送的礼物也非常丰厚。
邓芝平素性格严肃清廉,从不为妻儿谋取私利。临终前留下遗嘱:用朴素的棺木,只穿平时的衣服入殓,不准接受任何赠礼,下葬务必节俭。死后被追谥为“襄侯”。
人物简介
邓芝是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将领和外交家。他早年不得志,后得刘备赏识,逐步升迁。在蜀汉政权中,他不仅以清廉严明著称,更在关键历史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。尤其是在刘备去世后,他成功说服孙权重修吴蜀联盟,稳定了蜀汉的外部环境,为诸葛亮北伐创造了有利条件。邓芝一生忠贞清廉,深受后人敬仰。
—— 史料来源:《三国志·蜀书十五·邓张宗杨传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