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思王植字子建。年十岁余,诵读诗、论及辞赋数十万言,善属文。太祖尝视其文,谓植曰:“汝倩人邪?”植跪曰:“言出为论,下笔成章,顾当面试,奈何倩人?”时邺铜爵台新成,太祖悉将诸子登台,使各为赋。植援笔立成,可观,太祖甚异之。性简易,不治威仪,舆马服饰,不尚华丽。每进见难问,应声而对,特见宠爱。
建安十六年,封平原侯。十九年,徙封临菑侯。太祖征孙权,使植留守邺,戒之曰:“吾昔为顿邱令,年二十三。思此时所行,无悔于今。今汝年亦二十三矣,可不勉与!”植既以才见异,而丁仪、丁廙、杨修等为之羽翼。太祖狐疑,几为太子者数矣。而植任性而行,不自雕励,饮酒不节。文帝御之以术,矫情自饰,宫人左右,并为之说,故遂定为嗣。
二十二年,增植邑五千,并前万户。植尝乘车行驰道中,开司马门出。太祖大怒,公车令坐死。由是重诸侯科禁,而植宠日衰。太祖既虑终始之变,以杨修颇有才策,而又袁氏之甥也,于是以罪诛修。植益不自安。二十四年,曹仁为关羽所围。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,行征虏将军,欲遣救仁。呼有所敕戒,植醉不能受命,于是悔而罢之。
文帝即王位,植与诸侯并就国。黄初初,诸侯将朝。植及白马王彪还国,欲同路东归,以叙隔阔之思,而监国使者不听。植以恨责之。二年,朝京都,献诗二篇。其后皇帝御殿,以见诸侯,欲使植赋诗。时上犹有诛植之意,故使七步中作诗。植应声而作曰:“煮豆持作羹,漉菽以为汁。萁在釜下燃,豆在釜中泣。本自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!”帝深有惭色。帝既欲害植,故使七步作诗,以其才捷,故七步未了而成诗,故不杀。然植宠已衰,徒封为安乡侯,邑八百户。三年,立为陈王,邑三千户。植每欲求别见独谈,论及时政,幸冀试用,终不能得。既还,怅然绝望。时法制,待藩国既自峻迫,僚属皆贾竖下才,兵人给其残老,大数不过二百人。又植以前过,事事复减半,十一年中凡三徙都,常汲汲无欢,遂发疾薨,时年四十一。遗令薄葬。
景初中,诏曰:“陈思王昔虽有过失,既殁之后,宽容之。其遣使祠以太牢。”植子志嗣,徙封济北王。景帝以奉常摄理其国。
志子统嗣,咸熙中,封嗣王,邑三千户。统弟徵,才冠当时,官至卫尉。
赞曰:陈思文才富艳,足以藻饰万物,气格清拔,足以振厉颓俗。然恃才傲物,故不能永其年,惜哉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