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物生平
王凌(?-251年),字彦云,太原祁县(今山西祁县)人,东汉司徒王允之侄。三国时期曹魏名将、重臣。王凌早年因叔父王允被杀而流落江湖,后得曹操征辟,逐渐崭露头角。他历任兖州刺史、青州刺史、扬州刺史等职,镇守淮南,抵御东吴,屡建战功,深得魏室信任。
王凌在地方任职期间,治政有方,体恤百姓,深得民心。他善于用兵,曾多次击退东吴的进攻,是曹魏东南防线的重要支柱。正始年间,官至太尉,封南乡侯,位极人臣。
密谋废立
嘉平年间,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,诛杀曹爽,独揽大权。王凌对此深感不满,认为司马氏有篡魏之志。他见少帝曹芳懦弱,而楚王曹彪年长且有才,遂与外甥令狐愚密谋,欲拥立曹彪为帝,以抗衡司马懿。
“司马懿专权欺主,社稷将危。今楚王年德兼备,可承大统。”
然而计划尚未发动,令狐愚病逝,其部下告密,司马懿得知此事。司马懿不动声色,亲率大军沿水路突袭淮南。王凌措手不及,自知不敌,遂投降请罪。
结局与评价
司马懿表面宽恕王凌,但将其押解回京。王凌途经贾逵祠时,呼喊:“贾梁道!只有你才知道王凌是大魏忠臣啊!”遂服毒自尽。司马懿仍不罢休,下令掘开王凌、令狐愚坟墓,剖棺暴尸三日,诛灭三族,曹彪亦被赐死。史称“淮南一叛”。
王凌一生忠于曹魏,却因起兵未遂而身败名裂。后世对其评价褒贬不一:有人赞其忠贞不二,敢于反抗权臣;也有人批评其密谋不密,终致祸及宗族。然其气节,至今仍为后人所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