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
许靖字文休,汝南平舆人也。少与从弟劭俱知名,并有人伦臧否之称,而私情不协。劭为郡功曹,排摈靖不得齿叙,以马磨自给。颍川刘翊为汝南太守,乃举靖计吏,察孝廉,除尚书郎,典选举。灵帝崩,董卓专权,以汉阳周毖为吏部尚书,与靖共谋议,进退天下之士,沙汰秽浊,显拔幽滞。拜九江太守,未到官,闻卓作乱,逡巡不进。时汜、汜兄等用事,托为诏书,召拜郎中,迁御史中丞。乃出奔袁术。沛国陈祎举为茂才,祎为扬州刺史,依祎,遂徙居会稽。吴郡都尉朱治逐祎,靖复转依华歆。歆为豫章太守,靖随从之。后孙策东渡,皆相疑贰,避地交州。交州刺史士燮厚加敬待。建安十六年,转益州为蜀郡太守。十九年,先主克蜀,以靖为左将军长史。先主为汉中王,靖为太傅。及即尊号,策靖曰:“朕获奉洪业,君临万邦,夙兴夜寐,不敢康宁。思靖大猷,以康庶绩。惟君昔于朕之元祖,深执友谊。惟君昔在交州,播越万里,庶存天禄,克济艰难。朕甚嘉之。今册命君为司徒,爵关内侯。君其茂昭明德,助朕允执其中,详刑慎赏,匡辅不逮,可不勉与!”靖虽年逾七十,爱乐人物,诱纳后进,清谈不倦,丞相诸葛亮皆为之拜。章武二年卒。
译文
许靖,字文休,是汝南郡平舆县人。他年轻时就与堂弟许劭一同闻名于世,都有品评人物、褒贬善恶的名声,但两人私下感情不和。许劭担任本郡的功曹时,排斥许靖,使他无法获得官职,许靖只得靠替人磨面来维持生计。后来颍川人刘翊担任汝南太守,推举许靖为计吏,经考察被荐举为孝廉,任命为尚书郎,掌管官员的选拔任用。汉灵帝驾崩后,董卓专权,任命汉阳人周毖为吏部尚书,与许靖共同商议,对天下的官员进行任免升降,淘汰腐败庸碌之徒,提拔被埋没的人才。许靖被任命为九江太守,还未上任,听说董卓作乱,便迟疑不前。当时李傕、郭汜等人当权,假借皇帝诏书,征召他任命为郎中,后升任御史中丞。许靖于是逃出,投奔了袁术。沛国人陈祎推举他为茂才,陈祎担任扬州刺史后,许靖依附于他,于是迁居到会稽郡。吴郡都尉朱治驱逐了陈祎,许靖又转而依附华歆。华歆担任豫章太守,许靖便跟随他。后来孙策率军东渡长江,各方势力相互猜疑,许靖为避乱前往交州。交州刺史士燮对他非常敬重和优待。建安十六年(公元211年),许靖转往益州,担任蜀郡太守。建安十九年(公元214年),刘备攻占益州,任命许靖为左将军长史。刘备称汉中王时,任命许靖为太傅。等到刘备登基称帝,下诏册封许靖说:“朕承蒙上天眷顾,得以继承大业,君临天下,日夜操劳,不敢安逸享乐。我思考着如何弘扬大道,以使各项事业得以昌盛。您过去与朕的先祖,曾有深厚的友谊。您昔日身处交州,流离万里,仍希望能保全天年禄位,克服艰难险阻。朕对此深为赞赏。现在册命您为司徒,封爵为关内侯。望您能进一步发扬光明的德行,辅佐朕执掌中正之道,审慎地使用刑罚和奖赏,弥补我的不足,岂能不努力啊!”许靖虽然年过七十,却喜爱人才,乐于提携后进,清谈议论不知疲倦,连丞相诸葛亮都对他恭敬行礼。章武二年(公元222年)去世。
人物简介
许靖(?-222年),字文休,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蜀汉重臣、名士。他以善于品评人物而闻名天下,与堂弟许劭并称“二许”。尽管早年仕途坎坷,屡经辗转,但因其名望和德行,受到刘备的高度重视。刘备称帝后,任命他为司徒,位列三公,是蜀汉政权中地位最高的文臣之一。
历史评价
许靖一生历经东汉末年的动荡,辗转于袁术、陈祎、华歆、士燮等势力之间,最终归附刘备。他虽无显著军功,但凭借其名望和善于识人、举荐人才的能力,在稳定蜀汉政权、树立朝廷威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。陈寿在《三国志》中评价他“靖虽年逾七十,爱乐人物,诱纳后进,清谈不倦”,足见其人格魅力。
资料来源:西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蜀书·许靖传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