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介
《三国志》是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的纪传体国别史,记载了东汉末年群雄割据至三国归晋(约公元184年—280年)的历史。全书共六十五卷,分为《魏书》三十卷、《蜀书》十五卷、《吴书》二十卷。其叙事简练,史料价值极高,与《史记》、《汉书》、《后汉书》并称“前四史”。
蜀书·诸葛亮传(节选)
诸葛亮字孔明,琅邪阳都人也。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。父珪,字君贡,汉末为太山都丞。亮早孤,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,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。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。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,往依之。玄卒,亮躬耕陇亩,好为《梁父吟》。身长八尺,每自比于管仲、乐毅,时人莫之许也。
此段记述诸葛亮出身及早年经历,展现其隐居南阳、自比贤相的志向。
魏书·武帝纪(节选)
太祖武皇帝,沛国谯人也,姓曹,讳操,字孟德,汉相国参之后。……太祖少机警,有权数,而任侠放荡,不治行业,故世人未之奇也。惟梁国桥玄、南阳何颙异焉。玄谓太祖曰:“天下将乱,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,能安之者,其在君乎!”
记载曹操早年事迹及名士桥玄对其“命世之才”的评价,预示其乱世崛起。
吴书·周瑜传(节选)
周瑜字公瑾,庐江舒人也。从祖父景,景子昭,皆为汉太尉。父异,洛阳令。瑜长壮有姿貌。初,孙坚兴义兵讨董卓,徙家于舒。坚子策与瑜同年,独相友善。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,升堂拜母,有无通共。
介绍周瑜家世及其与孙策“升堂拜母”的深厚情谊,为江东基业奠基。
阅读说明
《三国志》为文言文写就,阅读时需结合注释与译文。本文所录为原文节选,旨在提供原始文本参考。建议配合裴松之注本及现代译注版本对照研读,以深入理解史实与文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