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物简介
赵俨(171年-245年),字伯然,颍川阳翟(今河南禹州)人。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曹魏的重要谋臣与将领。他以才略见称,善于协调诸将、安抚军心,是曹操、曹丕、曹叡三代倚重的能臣。
赵俨早年避乱荆州,与杜袭、繁钦等人共同管理流民,展现出卓越的组织才能。后归附曹操,被任命为朗陵长,治理有方,政绩显著,深受百姓爱戴。
军事才能
赵俨最突出的贡献在于其卓越的军事协调能力。他曾担任诸军节度使,负责协调于禁、张辽、张郃、朱灵、李典、路招、冯楷等七路大军,成功化解了将领间的矛盾,统一指挥,确保了军事行动的顺利进行。
在关羽北伐襄樊期间,于禁七军被水淹,局势危急。赵俨随曹仁镇守樊城,面对内忧外患,他冷静分析局势,劝说曹仁坚守待援,并协助策划反击,最终配合徐晃击退关羽,稳定了曹魏南部防线。
“俨内持纲纪,外和辑众将,军中肃然。” ——《三国志·赵俨传》
政治贡献
赵俨不仅在军事上有建树,在政治上也颇有作为。他历任司空掾、都督护军、大司农、骠骑将军、司空等要职,为曹魏政权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他主张宽政安民,重视农业生产,曾提出多项利民政策。在担任大司农期间,积极整顿财政,保障军粮供应,为前线作战提供了坚实的后勤支持。
历史评价
陈寿在《三国志》中评价赵俨:“赵俨刚毅有度,御下以严而能和,军中畏而爱之。” 可见其治军之严明与人格之魅力。
赵俨一生历经三朝,始终忠于职守,处事公正,不结党营私,是三国时期少有的既能统军又能理政的全才。他的事迹虽不如关羽、诸葛亮那样广为人知,但在曹魏政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