陶谦(132年-194年),字恭祖,丹阳人,东汉末年大臣、军阀,官至徐州牧,是汉末群雄之一。他在动荡的时局中治理徐州多年,为当地百姓提供了相对安定的环境。
早年经历
陶谦出身寒门,但自幼好学,曾拜太尉朱儁为师。他以孝廉入仕,历任舒县令、卢令等职,因政绩卓著而逐步升迁。其为人刚正不阿,在地方任职期间深得民心。
镇守徐州
中平五年(188年),陶谦被任命为徐州刺史,后升为徐州牧。他在任期间整顿吏治,安抚流民,使徐州成为当时少有的安宁之地。许多中原士人如赵昱、王朗等纷纷前来投靠,使得徐州文化一度兴盛。
与曹操的恩怨
初平四年(193年),曹操之父曹嵩在前往兖州途中经过徐州,被陶谦部下杀害。此事引发曹操极大愤恨,遂两次率军攻打徐州,血洗多城。尽管史书对陶谦是否直接下令存疑,但这一事件成为他生涯的重大污点。
晚年与去世
面对曹操的压力和内部叛乱,陶谦逐渐力不从心。兴平元年(194年),他在忧惧中病逝,临终前将徐州托付给刘备,称“非刘备不能安此州”。此举体现了他对刘备才能的认可,也为刘备崛起提供了重要契机。
历史评价
陈寿在《三国志》中评价陶谦“性刚直,有威严”,但也指出其“背道任情”,尤其在对待曹操父亲一事上难辞其咎。总体而言,陶谦是一位在乱世中尽力维持秩序的地方长官,虽有过失,却也为徐州百姓争取了短暂的和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