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物生平
朱儁(?-195年),字公伟,会稽郡上虞县(今浙江绍兴上虞区)人。东汉末年著名将领,与皇甫嵩齐名,是平定黄巾之乱的主要功臣之一。他出身寒门,但才干出众,早年因孝行闻名乡里。
朱儁初任会稽郡主簿,后举孝廉,历任兰陵令、交州刺史等职。在交州任上,他率军平定叛乱,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,被封为都亭侯。中平元年(184年),黄巾起义爆发,朱儁被任命为右中郎将,与皇甫嵩共同讨伐黄巾军。
平定黄巾
朱儁在平定黄巾之乱中战功赫赫。他先与皇甫嵩在颍川大破波才部,后独自领军转战南阳,围攻宛城。面对顽强抵抗,朱儁采取强攻与智取相结合的策略,最终攻克宛城,斩杀黄巾将领赵弘、韩忠等人,基本肃清了南阳地区的黄巾势力。
他的军事指挥果断坚决,深得士兵拥戴。《后汉书》评价其“毅烈有胆略”,在乱世中坚守汉室忠臣的立场。
晚年仕途
黄巾之乱后,朱儁官至河南尹、太尉、骠骑将军等要职。董卓专权时,他拒绝依附,后受命镇守关东。李傕、郭汜掌权后,曾征召朱儁入朝,他在前往长安途中病逝,终年约七十岁。
朱儁一生忠于汉室,虽身处乱世,仍竭力维持朝廷权威,是东汉末年少有的德才兼备的将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