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物生平
张承(178年-244年),字仲嗣,徐州彭城(今江苏徐州)人,三国时期东吴重臣。他是东吴名臣张昭之子,自幼聪慧,博览群书,深得孙权器重。张承以才识过人、品行高洁著称,历任长沙西部都尉、濡须都督、奋威将军等职,封都乡侯。
历史贡献
张承在东吴政权中扮演了重要角色。他不仅在军事上镇守要地,稳定边防,更在政治上以直言敢谏闻名。他多次劝谏孙权克制怒气、广纳贤才,主张以仁德治国,对东吴的内政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。其为人谦和,善于识人,举荐了众多贤才,如诸葛恪、顾谭等,为东吴的人才储备做出了贡献。
“承为人壮毅忠谠,有智略器干。” ——《三国志·吴书·张昭传》
家族背景
张承出身名门,父亲张昭是东吴开国元老,被誉为“江东之望”。其弟张休亦为东吴重臣。张承之女嫁与诸葛瑾之子诸葛恪,与东吴另一大家族诸葛氏联姻,形成了重要的政治联盟。张承家族在东吴政坛具有深远影响,是典型的士族代表。
后世评价
张承虽不如其父张昭声名显赫,但其稳重务实、忠直敢言的品格深受后人敬仰。他一生致力于辅佐孙权,维护东吴的稳定与发展。在三国纷争的时代背景下,张承代表了士人阶层的理想形象:既有治国之才,又不失道德操守。